
臨沂供暖準備如何?探訪全市最大換熱系統,主管網溫度已達80℃
發(fā)布時間:
2024-11-06 14:01
來源:
11月1日,臨沂中心城區(qū)啟動熱態(tài)運行,各熱力公司全線進入“熱身”狀態(tài)。熱態(tài)運行狀態(tài)如何?11月5日上午,記者走進全市最大的換熱系統——臨沂市新城熱力集團有限公司費縣長輸能源站進行探訪,目前主管網溫度已達80℃,居民已經陸續(xù)感受到暖意。
智慧平臺一組組數據牽動著千家萬戶
主管網溫度已達80℃
供熱各種參數還在陸續(xù)調整中
進水溫度 80.4℃;出水溫度41.5℃;累計熱量50870.7GJ……5日上午10時許,在新城熱力智慧熱網管理平臺,一組組數據正在悄然發(fā)生著改變,每一個參數的背后牽動著千家萬戶。
“我們從10月30日凌晨開始對主管網進行升溫,小區(qū)二級管網11月1日開始升溫,目前升溫工作正在有序進行,主管網溫度已經升至80.4℃。”臨沂市新城熱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杰介紹,主管網升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費縣熱源到達能源站,循環(huán)一次大約需30小時,每小時升溫速度控制在3至5℃區(qū)間,經過幾天的升溫工作,目前主管網溫度已經達到了80.4℃,二級管網的溫度也有了明顯提升,暖氣片用戶入戶溫度37℃左右,地暖用戶入戶溫度在34℃左右。
記者在新城熱力智慧熱網管理平臺上看到,密密麻麻的參數代表著一個個供暖數據,除了主管網和二級管網的溫度以外,每個小區(qū)換熱站進水溫度和出水溫度也一目了然。工作人員正在緊盯屏幕,及時捕捉數據變化,從而進行調整和修正。
臨沂市新城熱力集團有限公司調度指揮中心主任凌紀庭介紹,為全面保障北城新區(qū)供熱質量,公司將調度指揮中心與能源站進行合并辦公,對智慧供熱平臺與能源站DCS控制系統進行整合,平臺由能源站DCS控制系統、供熱計量系統、熱源智能監(jiān)控系統、熱網智能監(jiān)控系統、換熱站自控系統等組成,通過對能源站DCS系統及供熱轄區(qū)536套供熱機組的遠程數據采集和實時監(jiān)控,實現各項數據控制分析任務在管理平臺的集中統一處理,率先實現熱源控制一體化、管網調控智能化、用戶供熱數據信息化的管理和應用,實現“多熱源聯供,一張網運行”供熱模式,提高供熱管理水平。
“一張網、多熱源”的供熱模式
近期可提供供熱能力1500萬㎡
隨著熱循環(huán)的啟動,熱源源源不斷地流入新城熱力集團有限公司費縣長輸能源站,能源站通過換熱器,實現長輸供熱管網中高溫水與市區(qū)側管網進行隔壓換熱,并對所換熱量進行供熱調度分配。
記者走進能源站房,排列有序的循環(huán)泵、補水泵等隆隆作響,工作人員各司其職,穿梭在各設備之間進行巡檢巡視,以期精準掌握設備運行狀況,全力保障安全高效供熱。
“目前能源站換熱面積6萬平方米,是全市最大的換熱系統。”副總經理余杰介紹,目前公司由金鑼和國能費縣提供熱源,實行“一網多源”互為備用供熱模式;已與兩家熱源單位就本采暖季供熱負荷需求達成一致。長輸管網在能源站換熱后,與金鑼熱源并聯運行,通過“一張網、多熱源”的供熱模式保障北城新區(qū)供熱效果,近期可提供供熱能力1500萬㎡。
他表示,新城熱力將持續(xù)推進智慧供熱綜合管理平臺建設,通過這個平臺實現3座熱源首站、1座能源站、4座中繼泵站、207個供熱小區(qū)換熱站、1600余套二級管網單元平衡閥以及用戶入戶端口的多級調控。
熱力公司還對平臺的能耗定額管理模塊和駕駛艙模塊進行升級,在小區(qū)加裝典型室溫采集點,安裝二網平衡設備,改善小區(qū)冷熱不均的水力失調狀態(tài),同時建立供熱數據大模型,根據天氣預報,提前進行負荷調整,全力保證21萬熱用戶的供熱效果。
居民將陸續(xù)感受到暖意
100名供熱網格員為供暖護航
“家里來暖氣了”“我家也暖和起來了,下班回家后,明顯感覺家里暖和起來……”隨著中心城區(qū)主管網的陸續(xù)升溫,不少市民在家感受到了明顯的室溫變化。
“主管網溫度升上來了,二級換熱站開啟了,小區(qū)居民家中也會陸續(xù)暖起來。”凌紀庭表示,還沒熱起來的居民也不用著急,目前供暖還處于調試階段,用戶可先自行檢查一下家里的供暖設備是否正常,比如,暖氣片是否排氣,入戶閥門是否關閉,濾網是否需要清洗,也可以撥打網格員的電話進行反饋。新城熱力在社區(qū)設置10處網格點,配備100名供熱網格員、新增30輛網格服務電動車,將會第一時間處理反映訴求。
記者了解到,新城熱力還配備了2支應急搶修隊伍,24小時值班值守,加強應急搶修,充實應急保障物資,配備多功能應急搶修車,保障搶修期間的運輸、發(fā)電、維修等工作需求。
下一頁
下一頁